摘要:Power Trading
01
“经过深入分析,全球外汇交易的整体架构在短期内或将继续保持稳定,其中大部分交易活动仍将集中在特定区域。”
从地域分布的角度看,全球外汇交易呈现出相对集中且整体结构稳定的态势。根据各地区外汇日均成交额占全球日均总成交额的比重进行分析,自2010年以来,尽管各地区的份额有所调整,但总体排名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包括英国、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日本在内的九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外汇交易量,并且这一比例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截至2022年4月,全球外汇交易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英国、美国和新加坡,三者之间的市场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展望未来,全球外汇交易的整体结构可能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大部分交易将继续集中在特定区域。然而,各经济体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相对份额变化将受到自身因素和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影响,是否能形成长期的趋势性变化,仍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针对全球主要交易中心相对份额变动的背后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在英国方面,通过对各类型工具的日均交易金额的细致观察,我们发现直接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外汇期权的成交金额均相较于2019年4月有所增长。然而,即期交易的大幅下滑成为了制约英国日均总成交额增长的关键因素,导致其全球相对份额显著下滑。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英国脱欧后,欧盟交易主体在英国的业务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交易规模显著上升,对英国的份额产生了稀释效应。
在美国方面,与2019年4月相比,美国2022年同期的外汇交易日均成交额份额上升了2.9个百分点,达到了19.4%。各类型工具的日均交易金额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即期交易、直接远期和外汇掉期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
新加坡方面,其外汇交易成交金额份额的持续提升得益于亚洲地区货币交易需求的增加、新加坡国内相对完善的金融制度,以及新加坡金管局对于外汇市场电子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推动。至2022年4月,新加坡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10%。
至于中国香港,随着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叠加其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从2010年至2019年,中国香港的日均外汇交易份额持续上涨。尽管2019年至2022年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对地区经济和金融市场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但中国香港的日均外汇交易规模仍有所增长。然而,其增长速度相对的第八位跃升至2022年4月的第五位。同时,考虑到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上海外汇交易中心逐步提升全球份额的前景值得乐观。
02
“衍生品市场因其独特优势,使得外汇衍生交易量远超外汇现货交易。其中,外汇掉期交易占据重要地位,这既源于交易主体灵活多变的交易策略,又与2022年外汇市场的高波动性密不可分。”
衍生品市场的诸多优势,使得外汇衍生交易量远超外汇现货交易。衍生品市场作为外汇流动性的关键来源,为基础资产价格发现提供了重要机制。衍生品交易不仅具备杠杆性,而且多数情况下无需实物交割,从而使其相较于现货市场更具流动性。以人民币外汇交易为例,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流动性主要源于同业拆借与外汇、货币掉期。在2022年4月的香港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中,超过63%的市场份额来自金融机构做市商的跨境交易。全球范围内,外汇远期、掉期等衍生品的成交额约为现货交易的3倍。
此外,外汇远期及掉期也是重要的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工具。跨境电商、外贸企业等外贸主体通常会购买必要的远期、掉期等外汇衍生工具,以提前锁定汇率及利润,规避汇兑风险。长短期资本流动同样需要配以必要的衍生品工具。近年来,跨国及跨币种融资需求的增长、海外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使得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降低成本、进行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的需求也相应增长。
从衍生品市场内部来看,外汇掉期占据重要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交易主体的交易策略相关。在实际的远期交易过程中,做市商通常不会直接购入远期协议,而是将其拆分为外汇现货与外汇掉期的组合。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市商之间的远期、掉期交易大多数会体现在掉期交易量上。这也是导致外汇掉期数据在外汇交易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
自2013年以来,外汇现货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小,而远期和掉期的市场份额则持续增长。在掉期交易内部,非金融机构交易份额自2013年以来持续缩减,2022年仅占3.9%;而金融机构做市商的市场份额则持续上升,2022年达到53.6%。从期限结构上看,7天内掉期市场份额始终维持在70%左右,这反映了全球外汇交易中各主体趋于进行理性的风险管理。
2022年外汇掉期的高增速与当年外汇市场的高波动密切相关。年初以来,美元快速升值,非美货币大幅波动,进一步激化了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或投资投机的需求。抛开衍生品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的长期趋势来看,2022年外汇掉期交易量也远超以往的增速。现货、远期和掉期日均交易量分别较2019年增长6.5%、16.6%和19.1%,现货交易增速明显放缓,而掉期交易增速则维持在高位。从掉期交易主体来看,2022年4月金融机构做市商日均交易量大幅上涨36.4%至2.04万亿美元;从掉期交易期限来看,7天内掉期日均交易量上涨31.6%至2.71万亿美元,均为201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这主要源于美元大幅升值背景下,外汇市场波动率明显提升,进而激化了投资者套期保值与投资投机的需求。
03
“金融中心交易份额的变动,反映出其所在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演变,以及该国家/地区主要交易货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量中的起伏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揭示了金融市场的动态特征,也反映了全球经济的竞争格局和货币体系的演变趋势。”
美元及欧元两大外汇的衍生品交易转移,是英国全球外汇交易占比下滑的重要原因,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取消以及英国脱欧或是主要推动力。随着LIBOR逐渐退出,美国积极推进LIBOR向有担保的隔夜融资利率(SOFR)过渡,SOFR在美元场外利率衍生品交易中的占比大幅增长,2021年由0.7%增至26.1%。2022年4月,英国外汇远期日均交易量较2019年仅增长3%达5572亿美元,而美国外汇远期日均交易量则迅速增长47%达3615亿美元。此外,据BIS报告数据,美元掉期的部分交易额也正从英国转向美国等亚太地区,大量欧元掉期的交易也由英国撤出转向欧元区。2020年英国成功脱欧之后,欧洲央行无法继续在伦敦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转向了德国、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2022年4月,以欧元计价的交易工具(远期利率协议FRA除外),在英国的交易量较2019年下降18%达约1万亿美元,而在欧元区国家的交易量则上涨了超200%,由2019年的124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4月的3850亿美元。目前来看,尽管英国交易份额有所下滑,但仅仅回落到2019年之前的平均水平。亚太市场中新加坡表现突出,日均交易量上涨45%达9290亿美元,全球交易占比也由7.7%攀升至9.4%,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交易份额略有下滑。新加坡的突出表现得益于其在建设电子外汇生态系统方面的巨大投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财务、政策支持,吸引主要银行和非银做市商在当地建立匹配引擎和定价引擎。瑞银集团、花旗集团、渣打银行等皆宣布已在新加坡建立或准备建立外汇交易的匹配引擎和定价引擎。其中,花旗银行拥有专利的货币交易和定价平台,能为十国集团中的所有货币及23种交易产品提供价格发现和交易执行功能。目前仅伦敦、纽约、东京及新加坡拥有此项交易系统。除了主要银行以外,新加坡还与非银做市商XTX和Jump Liquidity等展开合作。各项提高交易效率的电子引擎与平台建设,使得新加坡外汇交易从获取报价到匹配订单能够实现亚毫秒级延迟。2022年4月,全球三大交易外汇美元、欧元及日元在新加坡的日均交易量均较2019年增长了超40%。
金融中心交易份额的此消彼长,背后是金融中心所在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改变与该国家/地区主要交易货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量的变化。从这个维度讲,脱欧之后英国经济的相对弱势,或进一步带来英镑在外汇交易中地位的下沉,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仍有下降的可能。但考虑到伦敦金融中心历史地位带来的交易惯性、支撑高效便捷交易的基础设施等优势仍然突出,伦敦金融中心交易份额占比下降的趋势或将放缓。而东南亚经济正愈发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格局亮眼的一环,东南亚地区贸易额的上升,也将持续带来东南亚外汇交易的繁荣。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倾斜,将为东亚、东南亚几大金融中心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而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政策支持的倾斜将成为后续国际博弈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