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全球黃金市場呈現一系列顯著的動態變化,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彭博宏觀策略師西蒙懷特(Simon White)指出,美國、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散戶交易者未能充分利用新興市場央行囤積黃金所引發的黃金擠壓潮,與亞洲市場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黃金價格目前徘徊在歷史高點附近,一年回報率達到44%,遠超標普500指數。懷特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歐洲金庫中實體黃金短缺,這現象主要由新興市場央行的囤積行為所導致
近期,全球黃金市場呈現一系列顯著的動態變化,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彭博宏觀策略師西蒙懷特(Simon White)指出,美國、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散戶交易者未能充分利用新興市場央行囤積黃金所引發的黃金擠壓潮,與亞洲市場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黃金價格目前徘徊在歷史高點附近,一年回報率達到44%,遠超標普500指數。懷特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歐洲金庫中實體黃金短缺,這現象主要由新興市場央行的囤積行為所導致。自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後,亞洲和中東的央行一直在積極累積黃金,並將其從倫敦運回國內。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動態也適用於白銀,其價格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延遲之後,已經開始追趕黃金的漲幅。
在黃金熱潮中,西方散戶的反應卻相對冷淡,這與以往的情況大相逕庭。通常被視為衡量散戶熱情的黃金ETF持倉量,如GLD等,在過去一年表現低迷。同時,亞洲市場的黃金ETF持有量,尤其是印度和中國,成長率顯著超過了歐洲、美國及其他地區。然而,亞洲ETF的購買量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歐洲和美國的ETF持有的黃金總量仍然較高。
亞洲買家通常更傾向於持有實體金屬,而非紙質憑證。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中國和印度是金條、金幣和珠寶需求的兩個最大來源。儘管西方散戶對黃金的近期上漲反應冷淡,可能是因為對「Mag 7」股票和比特幣的關注度更高,但亞洲買家依然堅持持有黃金,到目前為止,這種策略取得了成功。
倫敦黃金市場正面臨壓力,英國央行金庫的交付延遲已從通常的2-3天延長到4-8週,這表明全球最大的黃金中心正努力滿足市場需求。在過去兩個月中,1,220萬盎司黃金已從倫敦運往美國COMEX金庫,這主要是由於對美國進口關稅的擔憂、對實體黃金的搶購以及即將到來的供應緊縮。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倫敦金庫中儲存了2.79億盎司黃金,但其中只有3,600萬盎司可供市場即時使用,而仍有3.8億盎司未履行的現貨合約。流動性短缺顯而易見,沒有足夠的可自由支配黃金來滿足需求。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在1月29日就倫敦的黃金儲備流動性問題接受了嚴厲質詢,但他含糊其辭的回答只加劇了市場的猜測。隨著供應緊縮和交貨延遲的增加,黃金現貨價格正在飆升,買家爭搶更少的可用金條,推動現貨價格上漲。分析師警告稱,這種緊張局面才剛開始,由於央行、機構和散戶投資者都在爭奪日益減少的供應,黃金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進一步攀升。同時,新加坡1月向美國出口的黃金量攀升至近三年來的最高水準。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數據顯示,上月從新加坡運往美國的黃金量較上季成長27%,達到約11噸,為202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通常情況下,新加坡的黃金出口主要流向亞洲目的地,但近期全球黃金市場的動盪導致紐約黃金期貨對倫敦金的溢價擴大,吸引了大量黃金流入美國。貴金屬顧問公司Metals Focus Ltd.董事總經理Nikos Kavalis指出,新加坡的金條出口主要流向亞洲各地,取決於哪裡的需求較好。當該區域消費不足時,這些金條會流向倫敦。但現在,黃金正從所有有精煉廠的地方運往美國。自美國大選日以來,美國的黃金庫存已增加了一倍多,目前美國金庫的黃金價值約為1,060億美元,而在去年11月5日時約為500億美元。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的黃金期貨價格與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之間的巨大溢價吸引了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金融機構在黃金市場上套利。摩根大通和匯豐銀行被認定為跨大西洋黃金遷徙中最大的兩個參與者。這些銀行經常將它們的黃金(其中大部分存放在倫敦)借給那些需要將金條用作抵押品的借款人,透過在紐約出售黃金期貨來對沖標的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這意味著這些銀行實際上是在做空黃金,但在過去12個月裡,金價已大幅上漲了約45%。
通常情況下,交易商無意交割實體黃金,而是透過購買期貨合約來平倉。然而,一些交易商發現,與其承受損失,不如支付黃金的運輸費用更划算。這也就是為什麼據報道摩根大通將向紐約交付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金條,而匯豐銀行也在運送大量金條。這些銀行運送黃金不僅是為了彌補損失,同時也是在利用套利機會。存放在紐約的一根金條與存放在倫敦金庫中的金條具有相同的內在價值,但目前在美國能獲得更高的價格。
綜上所述,全球黃金市場正經歷顯著的動態變化,從新興市場央行的囤積行為到倫敦黃金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再到新加坡向美國出口黃金的激增,這些現像都顯示黃金市場的供需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調整。無論這場危機將升級或逐漸穩定,有一點是明確的:對真實、有形黃金的需求從未如此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