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外匯投資的人,可能會經常看到美國FED升息的消息。每一次升息,都會跟薅羊毛、其他國家的資本回流美國等相關,可以說美國FED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對世界經濟有影響。那美國FED到底是什麼機構?為何存在感這麼強?
做外匯投資的人,可能會經常看到美國FED升息的消息。每一次升息,都會跟薅羊毛、其他國家的資本回流美國等相關,可以說美國FED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對世界經濟有影響。那美國FED到底是什麼機構?為何存在感這麼強?
美國的銀行業有國有與民營之分,美國FED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央行體系,因為它是美國的民營銀行,也是國家政府的一部分,卻又小心翼翼置於選舉程序之外,它是華盛頓與華爾街之間的旋轉門。
美國FED全稱為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和12家分布全國主要城市的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成立於1913年,是以私有形式組織的行使公共目的的機構,是由國會授權成立,會員銀行聯合成立的獨立機構,其中會員銀行是由諸多的商業銀行控制的,以「獨立」和「制衡」為基本原則,所以它確實是私人的,但會受到國會監督。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章程,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消除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影響,並積極參與創造環境,促進高就業率、穩定物價、國民經濟增長和不斷提升的消費水準。」
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1. 聯邦政府部門:董事會由7名成員組成,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任期為14年,以確保其獨立性。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貨幣政策、監管銀行、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
2. 聯邦儲備銀行:美國共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分布在全國各地。這些銀行是美國FED的地方分支機構,負責實施貨幣政策、提供支付系統服務、監管銀行和金融機構,以及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每家聯邦儲備銀行都由董事會和行長組成,其董事會成員由私營銀行的代表和公共代表組成。
美國的《聯邦儲備法案》中,明確規定,每個地區的聯儲銀行的銀行會員就是它的股東,每個銀行會員要根據自己資產的比例認購所在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股權,這些股票不能對外出售和轉讓,並且這些銀行必須是美國的銀行,不是什麼美國的財團或家族,美國FED一共有三千家會員銀行,且都屬於公開資訊。
3.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FOMC是美國FED的主要決策機構,由董事會的7名成員和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行長組成。FOMC負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包括決定利率和市場操作等。
這個委員會每年在華盛頓召開8次例行會議,決定聯邦基金利率是否調整,每次會議由美國FED主席牽頭,一般情況下美國FED主席也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主席。綜上,可以看出美國FED雖然是存在私立股東和會員銀行,但是很大程度上,還是由美國政府主導。
一、美國FED可以調整短期利率,即聯邦基金利率。如果經濟過熱,美國FED可以提高利率以減緩消費和投資,從而抑制通膨。相反如果經濟放緩,美國FED可以降低利率以促進消費和投資,並刺激增長。
二、美國FED透過買入或賣出政府債券等證券來影響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如果美國FED希望增加流動性並刺激經濟活動,它可以買入債券。相反,如果美國FED認為經濟過熱並需要收緊貨幣政策,它可以賣出債券。
三、美國FED要求商業銀行保持一定的存款準備金,即儲備要求。透過調整儲備要求,美國FED可以控制商業銀行能夠貸款的金額。如果它希望刺激經濟活動,可以降低儲備要求,從而釋放更多的資金用於貸款。相反,如果經濟過熱可能導致通膨風險,美國FED可以提高儲備要求以收緊信貸條件。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美國FED透過控制銀行來控制消費者的花費。沒錯,我們的錢是我們自己的。但我們究竟有多少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FED近期的貨幣政策。
在進行交易前,務必先用外匯天眼搜尋券商評價,初步判斷是否為黑平台
想投資美股、外匯、期貨卻又怕被騙?最齊全的證券商資訊都在這
入金前,務必先使用金融市場反詐騙網站外匯天眼,保障你的交易安全
俗話說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這一句話規範了我們的道德標準,在金融市場是一樣,大部人進去市場,尤其是新人,都是為了暴利而來,以小投資短時間見到大利潤,月5%收益太少,日5%差不多,甚至一天翻倍翻幾倍才是想看到的,殊不知,任何投資都是一樣,股市、期貨、匯市,所有的投資收益都是和風險成正比的,想一天獲得翻倍利潤,就必須有失去所以本金的心理準備。
今年以來,市場波動明顯加劇,不少投資新手開始關注槓桿產品或短線交易。然而,當大量新用戶進入市場,一些缺乏監管、不合規的平台也趁機崛起,利用虛假的贈金活動或報酬率引誘人入金,再以各種藉口行詐騙之實。最近,外匯天眼注意到SkylineInvesthub這平台存在極大的安全疑慮,下面是我們的解析。
自信是交易心態最佳的表現方式,市場上很多成功的投資者在成功前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甚至破產,但因為他們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所以他們在這個市場堅持下來且又東山再起,並最終走入令人仰慕的地步。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盲目地自信,我們應分清在交易中哪些方面應該自信,哪些方面卻不能自信。
過去不少人對外匯交易沒什麼概念,通常都是看品牌與廣告挑選經紀商,如今隨著網路科技發達,愈來愈多人會主動比較各家券商條件,比較系統介面、下單效率與出金速度等。然而,市面上一些新興平台雖然提供誘人的交易條件,但其中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風險,今天我們要解析的Trin Wealth就是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