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分析有助於挑選合適交易的物件,能夠在比較適當的地方設定停損,但如果不小心,便會誤用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有助於挑選合適交易的物件,能夠在比較適當的地方設定停損,但如果不小心,便會誤用技術分析。
面對同一份K線圖,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就是技術分析的難處所在:如何運用技術指標、價格形態判斷未來走勢。通過分析K線圖,某些技術指標可以告訴你過去發生的事件,另一些指標則可以預測未來走勢,但不論何種預測都不可能達到100%的精確。
交易時,如果執著于單一的時間結構,那麼你的視野與看法就會受到局限。要成為最佳交易者,對於市場的宏觀的看法是不可缺少的。優秀的交易者會跳出眼前看市場,利用較高時間結構的訊號作為先決條件,再依據較低時間結構訊號進出,以此判斷主要趨勢如何、重要的支撐與壓力何在、如何設定停止點等,從而提高交易勝算。
不同的時間結構,就像不同的高爾夫球杆,根據不同的距離與情況,使用不同的球杆,才可以將高爾夫打得更好。從不同時間結構擴大視野,能把行情走勢看的更清楚,進出點的掌握也能更精確。
分析較長的時間結構,如周線、日線等,可以看到主要趨勢的發展方向,也比較容易判斷支撐、壓力區。了解主要趨勢的發展方向之後,就比較容易決定由哪個方向進行交易。若日線與周線都呈現上升趨勢,由買進方向操作短線頭寸,勝算自然較高。
確定了基本立場之後,就可以利用較短期的K線圖,如30分鐘與60分鐘,來設定實際切入點。《高勝算操盤法》的作者馬賽爾·林克認為60分鐘K線圖最適合判斷2~5天的中期走勢。在沒有受到支撐與壓力區或超買與超賣區的干擾的情況下,順著中期趨勢方向建立頭寸,最能充分發揮市場動能。
馬賽爾也認為交易者實際進行交易時,採用1分鐘、5分鐘或10分鐘的K線圖,更容易找到合適進場的機會,風險也更容易控制。
像這樣運用多重時間結構的方法,適合各種類型的交易者,包括超短線交易者與長期交易者在內。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觀察,越能夠看清楚實際情況。
頭寸建立之後,不論你準備持有多久,都應該持續有追蹤。例如只看5分鐘K線圖,你可能會認為某一波下跌走勢很適合放空,但從更長期的角度觀察後,可能會發現這波跌勢只不過是某個強勁漲勢的回檔整理而已,放空的勝算不高。所以追蹤時,最好比通常使用的時間結構高一層,如此更容易看清楚走勢的發展,支撐與壓力水準也比較明顯。時間結構越短,越難以判斷適當的出場點。同時,只專注於短時間結構,很可能會忽略許多重要的特徵。
極短線的交易者,可以採用10分鐘或30分鐘走勢圖來追蹤,較長期交易者,則可以考慮採用周線圖來追蹤部位。如果你採用更長期的時間結構,訊號或許會嚴重落後(相對於你所持有的部位而言)。所以,當你察覺出場訊號時,持倉的既有獲利可能己經流失一大部分。
單就停止點而言,如果最近的支撐或壓力被穿越,如果還繼續持有部位,就應該觀察較高一層主要時間結構的支撐或壓力。採用越高層級的時間結構,停止點就越有效,但萬一停止點被觸發,代價也越慘重。
讓獲利倉位持續獲利是交易者賺錢的關鍵。仍有很大空間的既有趨勢,如果過早獲利了結就等於喪失機會,抓住機會就需要你能夠準確判斷市場趨勢。增長時間結構,你可以避免一些因局限於極短線的時間結構而洗掉的原本不該結束的頭寸,從而盡可能讓成功頭寸繼續獲利。
採用較長時間結構進行追蹤和評估行情,交易訊號大幅度減少,交易頻率就會明顯下降。
每個人的交易風格不盡相同,願意持有頭寸的時間長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根據自己的交易風格,尋找最適合實際交易的時間結構是最合適的。通常,追蹤頭寸所採用的時間結構,其長度應該是實際交易時間結構的5~12倍。
時間結構越短,越能夠快速進出市場。但太過執著於短線形態,就可能會因此而忽略整體趨勢。一般來說,1 分鐘或5 分鐘走勢圖的波動太劇烈,缺乏規律性,很難做有效的分析或預測。即便如此,短線交易者往往還是會沉迷於這類的K線圖。短線交易者經常可以通過60 分鐘K線圖找到更強勁、更穩定的趨勢。同樣的道理,日線圖與周線圖上的動能可能更明確。相對于周線圖來說,5 分鐘走勢圖上顯示的趨勢非常不重要。
不論你是短線交易者還是長線交易者,都應該採用不同的時間結構來決定進出場點,擬定交易計畫或追蹤頭寸。頭寸建立之後,由較高時間結構觀察支撐與壓力位置,或設定停止點。如果你對市場看得越清楚,交易的勝算也就越高。
在進行交易前,務必先用外匯天眼搜尋券商評價,初步判斷是否為黑平台
想投資美股、外匯、期貨卻又怕被騙?最齊全的證券商資訊都在這
入金前,務必先使用金融市場反詐騙網站外匯天眼,保障你的交易安全
做外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監管,並且查詢監管是否是真實有效的。因為有些平台的監管可能是冒名或已經過期的監管等,所以做外匯之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要去認真查詢一下外匯公司的監管,查詢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進入所受監管機構的官網,然後在搜尋處輸入該公司的監管號碼,或是透過外匯天眼官網直接查詢。
在當今全球化的經濟背景下,外匯市場作為連接各國經濟的橋梁,其波動不僅影響著國際貿易、資本流動,也吸引著無數投資者投身於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領域。外匯交易,即貨幣對的買賣,因其高流動性、24小時交易時間及潛在的高額回報,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眼中的「淘金之地」。然而,正如所有高收益投資一樣,外匯交易背後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本文將深入探討外匯交易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類型,並提出相應的防範策略,以期為投資者提供一份風險導航圖。
在外匯交易的複雜世界裡,經濟數字指標猶如指南針,為交易者指引著貨幣價值波動的方向。準確理解和把握這些指標,對於制定成功的交易策略至關重要。以下是對外匯交易中一些主要經濟數位指標的全面解析。
很多投資人常納悶:「為什麼同樣都是做趨勢,都是順勢交易,為啥別人總是盈利,而我卻老是虧呢?」因為有時我們看到各個時間週期的走勢是相反的,小週期中的趨勢有時在大週期中是調整;小週期中趨勢突破的失敗可能是大週期調整結束的進場點。